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選前別再搞「軌」了!

行政院蘇揆在獨排眾議下宣布高鐵延伸屏東,軌道運輸各地方縣市首長人人愛,然似乎在打著國土規劃環島高速鐵路網大旗下,仍須兼顧未來供需運量、財務影響細部評估,乃至巨觀的國家整體發展,均須有實質效益評估,在「初估」六百億建置成本前提下,反對聲量顯較支持大!

高鐵延伸屏東案站在當地居民或北漂外地工作遊子的立場,當然欣見新建帶來之便利,讓回家的路更近了!然從目前台鐵營運現況供需角度言,高鐵延伸線營運如何自給自足恐重蹈覆轍!時序回溯至2008年馬政府初上任,時任交通部長毛治國先生費盡洪荒之力,開了盡百次會議解決台灣高鐵財務危機,終化解所謂「政府零出資」之噩夢!

事實上,根據台鐵統計資料,屏東線旅次每月平均穩定旅次81萬,且公路運具替代性相對高且舒適;姑且不論其裝載率,以目前台鐵屏東線旅次再誇張地加15%之旅次,初估開闢延伸線後的旅客吸引效應,假設保守以每列高鐵列車損益兩平裝載率八成預估,其每日「單程」班次數約35-37班,且別忘了這個估算中台鐵並不會因此消失,因此需求班次將更低!這或許就是學者所言,一小時一班的高鐵您要嗎?

不論屏東或是高鐵的問題,最大的問題仍在於「無縫運輸」概念之推動。現行顯著成功案例為台南高鐵站轉接台鐵沙崙線,同理於屏東當地問題,在運量無法支撐營運成本的情境下,推動延伸性、便利性的接駁運輸方為上策!

此外,若是國土規劃之思維,現更迫切需求的應為每月與屏東線相當,但替代性低的宜蘭線。根據鐵路局統計,台鐵宜蘭線(八堵至蘇澳站)旅次每月約莫80萬人,然仍一票難求,雖目前已有國道五號輔以疏運,然逢假日必塞之冏境,屏東有、宜花為何不能有?交通問題不能只是選舉拿出來炒作之議題,政府應刻不容緩應面對統籌規劃,有效運用資源。

看看已開通的軌道運輸,當連北捷都面臨虧損擬取消電子票證八折優惠的同時,高雄捷運、淡水輕軌及高雄輕軌,無一不淪為觀光列車,而非正宗「大眾運輸」運具。每每選舉時政治領導交通專業,選前政府都想搞「軌」討好民眾,選後新政府財政債留子孫必成燙手山芋!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值得省思!

最後,或許大家都忘了台灣高鐵是台灣工程史上著名的BOT(Build-Transfer-Operate)案,目前營運權在民營的台灣高鐵公司,其特許期自1998年為期70年,依合約至2067年交通部方能無償接管。試問政府在自訂的遊戲規則中,強制出面要求出資的民間企業延伸,並「代為」宣布延伸計畫,這樣對台灣高鐵公司公平嗎?今日股價迅速反應,投資人權益何在? 不論獲利或虧損,身為主事者的交通部有思考如何算清楚嗎?台灣BOT案已立下諸多壞案例,此案再添一樁,政府公信力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