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大陸政府於七月底宣布,自八月起暫停陸客自由行來台,至今政府推動擴大秋冬國旅補助計畫,甚至遍及夜市,然為何仍哀鴻遍野?陸客暫停來台對台灣觀光業而言,今年景氣猶如台灣秋冬的氣候,八、九月先刮起一陣強颱,隨後邁入第四季嚴峻的酷寒!
撇開政治因素效應,難道「沒陸客」台灣觀光業即無生機?事實不然,其實更反應政府缺乏策略、捉襟見肘之冏!環伺亞洲臨近城市,觀光資源欠缺、地小人稠,甚至被我國政治人物言語揶揄的新加坡,何以能成功創造持續的旅客量?眾所皆知是透過辦理會議、展覽(Meetings, incentives, conferencing, exhibitions,簡稱 MICE),達到獲取高單價回饋旅次的商機,普遍常見於會議展覽最後一日安排市區旅遊,共同推廣觀光之機!
過去十年,政府並非無獎勵MICE之舉措,但持續性以及知名度似緩不濟急。再者,能廣為辦理MICE的前奏曲,應為吸引外國知名企業來台設置亞太總部,並給予優惠條件。此時此刻,大陸與美國兩造展開經濟對抗賽,企業出走大陸蠢蠢欲動,正是我們的契機,此時不靜悄悄做,更待何時?每每週末行經南港展覽館,多數期間屬閉門狀況,然近來看到已有為數不少的知名旅館進駐當地商圈,民間準備好了,政府準備好了嗎?
每當提到觀光問題,百餘億元的機場服務費就成為各方關注重點,在現今法令規範下,有半數應撥予觀光使用。然這筆挹注到底是否發揮實質效益,值得檢討!曾經,我們積極推動過境一日旅遊,看看成功經驗的首爾、杜拜,該國機場網站一日遊行程豐富,並設置旅行社進駐經營,反觀台灣空空如耶!
再者,筆者曾搭新航、國泰航等,其降落前播放當地名勝介紹影片,始終讓旅客感動到下次過境不來或是不安排一次專程旅遊,有遺珠之憾!我國觀光局的影片拍得唯妙唯肖,高品質不容質疑,但不能只對國人播了開心滿意,重點不能劃錯,更應著重於外籍旅客行銷!再者,駐外觀光行銷補貼專案一半、但設有金額上限。試問,當我們看到新加坡、香港於其他國家以捷運專列、大量車站廣告,我們的觀光行銷補貼可謂杯水車薪,如何拼過他們呢?
最後,回歸思考來台旅客運輸便捷性,目前已有高鐵、台鐵東串花東、西串台灣西半部。然旅客到了花東車站、西半部高鐵車站後,需要的是地方無縫運輸完成其旅行目的;新興租車、重機、單車等旅遊模式,亦尚缺安全完整的路網。或是建構完整的配套! 陸客不來,我們得自己來,而非南向、國旅補貼等口號性政策,施政規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面性由中央各部會到地方政府一起動起來,才能看到春燕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