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端午連假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國人長時間無法出國旅遊、悶壞了的肇因下,國內景點旅次突破歷史新高,間接帶動國道車流塞爆,連接台北至宜蘭間的雪隧更長達36小時連續性的塞車。交通部長林佳龍呼籲「做聰明用路人、趨吉避凶」,與2009年交通部曾於端午雪隧壅塞評論「塞車也是一種幸福!」如出一轍,如今歷史重演,再度引發民眾議論。
政府前述言論的確令民眾不悅,即便原意非如此,恐仍須甚思!然誠如知名交通學者於社群媒體絕佳之比喻,此次雪隧紫爆36小時,主因為車流量已遠超過其設計容量,實難解之題。以仲夏消暑「良伴」瓶裝啤酒與酒杯比喻之,斟滿酒之酒杯猶如「車流量已飽和的高速公路」,瓶內尚未到出之啤酒即為「壅塞或等候使用的車流」;如杯中物未能立即暢飲,則後面未開之數瓶啤酒,猶如此次「無解」之塞車難題。
以交通管理手段論之,此次連假交通部祭出「入口高乘載管制」、「入口匝道封閉」、「單一費率收費以及夜間暫停收費」及「部份路段開放路肩」等多項措施。以結果檢視,疫情大燜鍋倍增影響效應,交通部仍採過往預測模式定之,顯然低估影響力!基此,建議未來交通部管制措施應更細緻化、人性化,以科學方式做一個「聰明的管理人」。
何謂「聰明的管理人」?以雪隧對週遭影響為例,交通部慣以「南下」、「北上」進行管制措施,事實上就國道三號轉五號之情況而言,已呈現不分方向性塞;又往花東車流繞道經基隆走濱海,其於國道一號尖峰出現期亦與交通部定義尖峰方向性恰好相反,因此建議未來政府在交管手段定義時,可更彈性以及細緻化。
另外,中央與地方應通力合作,切勿為求國道主線順暢,將車流一味阻絕於匝道口。以筆者多次久候於匝道管制之經驗,上路後車流量極順,反差極大,似乎可採影像監控、彈性調節,降低這類型之民怨。當然,若言管制屬路網量調控,或許應強化即時資訊系統之內容,讓用路人知曉!
至於學界普遍性認為透過差別費率調節流量之議題,現行僅有取消折扣與取消免費20公里之作法,均屬數學之減法。以目前屢獲世界大獎的ETC技術,對於採正常收費、甚至加價以及夜間是否收費等並非難事。反應進一步思考平日免費20公里政策是否合宜,以及東西向國道是否該開始以「使用者付費」概念視之!
根據高速公路局統計資料顯示,全線平日每日平均約320萬架次,行駛於0-6時之車流均不到全日5%,遂鼓勵流量挪移是一個方向,惟仍須思考兼顧安全之配套。再者,近35%車流單向行駛距離低於10公里,且高達八成以上車流低於行駛50公里之情況;換言之可推論高速公路用路人每日約三成屬免費使用者,且多數用路人為短程駕駛。因此,高速公路不論平假日之收費計價模式,仍有再創新、朝更公平空間研議之。
最後,建議交通部全面進行「易壅塞路段」改善,如近期五楊段延伸,即為改善之顯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警廣每日各地路況,從北部汐止系統、竹北路段、台中大雅至王田路段、台南仁德系統以及高雄鼎金系統等均為著名塞車路段,有些問題屬路型、車道數改變所致,有些同屬車流量問題,亦有些是匝道與地方連結之問題。當我們前瞻計畫著墨於軌道運輸之時,何不費點微薄心力以及資源挹注於國道之改善?相信對假期尖峰流量之紓解,亦有一定之貢獻。
連假壅塞習題的確難解,供需失衡為主因,再怎麼「聰明的管理者」也難以達到「不塞車的幸福感」,但仍要於連假前盡全力以專業審慎評估模擬各種情況,將壅塞之衝擊降至最低。未來連假仍應更細緻推動各項國道管制措施;未來民眾連假返鄉上路前,建議可透過1968專線或其他APP瞭解路況,並事先研議替代路網,相信可降低塞車帶來的不悅!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