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讀者投書: 報復性旅次壅塞以「計畫性旅遊」改善

王賜平  國內民航產業工作者

國道每逢連假必塞車,幾乎成為所有用路人的夢靨。今年端午四天連假,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解禁後的第一個連假,於是出現了報復性出遊潮,還創下國道五號連續狂塞32小時的紀錄,引發民怨。當政府可以用的嚴格管制措施都用上,卻無法解決國道壅塞情形,是否應該思考透過科技與資訊整合方式,結合連結景區、飯店停車位,藉由預約分流,達到紓解的效果。

國道計程收費上路以來,政府端出的管制措施依然是大同小異,根本變不出新把戲。攤開端午連假管制措施一覽表,不外乎是連假期間實施單一費率且取消20公里免費里程,民眾改走國三特定路段享差別費率,再來就是為了鼓勵民眾夜間離峰時段上路祭出的國道暫停收費時段。

除了收費措施如同過去其他連假,招數都一樣以外;其他管制手段還有高乘載管制、匝道儀控、開放路肩等,也都是舊招數。但政府一直喊要「超前部署」,這一次的連假卻完全沒有用上,等民眾被塞得一肚子氣,抱怨管制措施失靈,交通部長林佳龍還要大家當個趨吉避凶的用路人,自然會讓民眾更火大。

事實上,林部長說得也是實話,只是或許可以再講得更有氣度一點,否則聽到民眾耳裡格外刺耳、現在對於疏運提出看法,說再多可能會被批評是事後諸葛,但從錯誤中學習是有必要的。從這次端午連假的塞車惡夢,我們可以學到更多聰明用路的經驗,且必須是跨部會、跨單位的整合,利用科技與資訊,相信下一個連假可以獲得一些緩解。

首先就是「提早掌握」,內政部轄下有國家公園、觀光局轄下有飯店民宿、風景區及主題樂園、退輔會轄下有農場、林務局轄下有森林遊樂區。上述都是熱門景區,若透過有效的系統清查房間數、停車位及可容納入園人數;藉由提早預約方式,分散車潮及人潮,就可以避免民眾同擠在同一時段湧入。

再來是「接駁系統」,大家都能理解道路的設計有其容量的限制,路就這麼寬,車流量太大必定會塞車。但若有中央和地方合力讓接駁做得更好,點和點的銜接更為順暢,提高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出遊的意願;或是提高連假期間景區的停車場收費以價制量,以及推出結合交通票券的套裝行程等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另外,交通管制措施要能發揮效用,還有執法單位的配合,例如加強取締違規等量及龜速車等。同時也有更有效率的公布即時路況與替代道路資訊,方便用路人及時改道或改變旅遊的目的地。面對塞車,政府應該更有同理心,民眾身為用路人,雖然塞在路上動彈不得真的很不爽,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政府。

台灣就是一個這麼小的島國,而當連假塞車已成為生活的常態,民眾除了上路前做好功課、查詢路況及當個「趨吉避凶」的聰明用路人,或許也可以改變一下生活的型態,多利用平日出遊,除了房價較為便宜,旅遊品質相對於連假也會比較好,假日則避免長途旅遊,在家休息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