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隨著新北捷運輕軌藍海線於11月15日通車,隔日台中捷運試營運,當眾人歡喜迎接新運具的來臨,也是政府面對未來大規模興建軌道建設的試金石,所謂「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當各縣市政府此起彼落地開支票,不禁令人擔憂當支票兌現的同時,也可能是營運虧損的開始。
首先,以新北捷運輕軌為例,今年一至九月藍海線未開通前,每日運量平均僅8,400人,平均每位旅客搭乘客運距約3.5公里。由此可見,在淡海新市鎮尚未蓬勃發展之際,離峰運量需求低,新北捷運輕軌僅能以7-8分鐘車班班距服務旅客,實屬艱困營運。預期延伸至漁人碼頭、沙崙、台北海洋大學等站,透過週末旅遊旅次、平日就學通勤旅次,應仍有微幅向上提升之空間。
其次,台中捷運綠線歡喜試營運,該路線自住宅稠密北屯行經商業中心文心地區,再拉至烏日與高鐵共構,基本運量可期。惟未來正式營運後,其他運具的運量能否轉移,台中市民對捷運的仰賴深淺值得關注,尤其是否推出類似台北捷運公車轉乘優惠制度、一日票制度,都是能否提升運量,推動外地人旅遊,甚至成為台中人生活好朋友的關鍵!
再回顧台北捷運,在民國95年至102年間年年通車一線的貢獻下,平均每日旅次已由每日百萬餘旅次倍增至現今的每日兩百一十餘萬;高雄捷運則是自民國97年開通以來,由每日10萬餘旅次緩步攀升至約莫每日18萬旅次。不論台北或是高雄的捷運經驗,路線的增加僅能提升每日運量約8-10萬,如需徹底發揮捷運效能,須使民眾改變習慣由私有運具轉變使用大眾運輸,方為關鍵!
成功經營捷運並不容易,過往台北捷運之所以獲利,有台北捷運公司與台北市捷運局的歷史背景。捷運興建沈沒成本大,建議各地政府應先以「養」運量為首要目標;營運初期受限於票箱收入有限,宜從附帶收益提升基本收入藉以維生,如新北輕軌軌道樑柱大量置放房地產廣告相輔相成提攜,即是一營運生存的顯例;若能成功採聯合開發抽取利潤,如開設百貨與車站共構,更可謂成功營運的基石。
最後還是回到如何增長運量?大台北已有著名的1280元月票,雖能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但收益增減不言而喻。以一位每日往返通勤淡水至台北車站(單程全票票價50元)的旅客試算,以1280元月票效應言,每年每人可省卻一萬餘元,家戶四口之家,每年可省近五萬餘元。換言之,政府荷包也少了!尤其推廣政策易、收回政策難! 因此,如何透過推廣搭乘大眾運輸取得運量、收入及損益間之勝利方程式,值得身為運輸人的我們續努力。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