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這兩年,街頭出現一種型態類似機車的新興運具電動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其差異在電動自行車完全使用電力,且規範含電池重量須低於60公斤;電動輔助自行車則是人力為主要動力,電力為輔。其中,合格電動自行車車輛交通部另將授予合格車輛標章,因此您在路上已可見越來越多的車輛掛上「合格標章 電動自行車」字樣。
正因為電動自行車價格較趨平民化,萬餘元即可滿足菜籃族或簡易代步需求,拉開與機車售價之距離;又牌照問題相對單純-無車牌號碼,也毋須考取駕照騎乘,遂已有部份族群棄機車、改選電動自行車當作短距離之運具。而前述問題,換個方面來思考,也是政府在管理電動自行車時的困擾,如何取得使用方以及管理者之平衡,仍有賴交通道安管理單位的智慧與努力。
以電動自行車之型態,較傳統運具環保,無排放廢氣問題,值得推廣!然近來不論電動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行車問題日趨嚴重,如何宣導騎乘安全,甚至輔以訓練須產、官、學界共同思考!以交通部民國109年1-9月統計,每月違規件數由年初每月不到四百件,至年中後已攀升至每月近五百件。受傷人數亦如違規件數般的數據成長,死亡人數更逼近每月死亡近十人。
基於交通安全之考量,自2019年起交通部已立法規範騎乘電動自行車必須戴安全帽,並設定最高限速25 km/hr; 此外,若騎乘時有載人需求,電動自行車不得載人;但電動輔助自行車則可附載幼童以1名為限,同時須配有合格的兒童座椅,且幼童需為1歲以上、6歲以下且重量未達22公斤。這點請大家千萬要注意!另為了保障騎乘安全,雖法規僅強制騎乘「電動自行車」須戴安全帽;但筆者仍強烈建議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時,亦應養成配戴安全帽之習慣,確保自身安全。
最後,國內目前已漸於各城市、觀光景點,甚至推動自行車專用道及環島路網,提升用路環境。惟部份專用道混流於人行道中,恐造成行人之危險;但若迫使電動自行車行駛於道路與一般車輛同行,又可能促使電動自行車騎士,因各類型速率不一,暴露於危險的駕駛環境中。未來,當我們在提升自行車駕駛安全時,除強化騎乘訓練、宣導規則外,其路權、駕駛環境、電動與一般自行車共用道路等考量,恐須一併納入,俾我國的運輸環境再昇華。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