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每當碰到動彈不得的都市車流,就會有學者專家對擁擠税政策欲言又止,尤其在台灣自由的社會中,往往就會被扣上拉開貧富問題的大帽,因此民眾始終對於擁擠税的概念,缺乏全盤性認識。而這個政策卻在英國倫敦成功地降低私有運具使用,改善倫敦市擁擠不堪的交通負荷,力倡搭乘大眾運輸,且在於重視環保的歐洲,亦收降低空氣污染之效。
說起倫敦擁擠税政策係開始於2003年,該政策主要於市中心區劃設收費區域,每日上午七時至下午十時,每年除聖誕節當日停徵外,所有車輛進入擁擠費收費區域內,均須繳納15英鎊。而此費用非如台灣運輸費率受民意壓制下萬年不變,隨逐年提升的大眾運輸費率增長,以筆者之印象,2008年擁擠税每日費率僅為8英鎊,時隔12年後的今天,已近乎翻倍。
誠如前述,為提升空氣品質,倫敦市規範所有車輛必須符合歐盟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排放標準,如未符合標準者(依政府車輛登記資訊計算),每日不分時段將收取12.5英鎊,重車更將收取100英鎊之費率。此外,自2021年至2024年針對純電動車將免徵擁擠税。
在擁擠費高費率政策下,針對擁擠税區域「原始」居民(排除適用新移入居住者)、車輛擁有九人座以上者、計程車或出租車輛、機車、緊急救援車輛等施以免徵或給予折扣。相對地因採用類似台灣ETC RFID設備驗證及收費,對於欠繳費用者設有嚴格的補繳天數罰款,14天內繳納給予80英鎊優惠,28天內繳交則處160英鎊正常罰金,如超出28天則加重處罰50%(罰金為240英鎊)。
根據英國Transport For London(TFL )統計,在嚴峻收費制度的第一個十年,擁擠費收入已達260億英鎊。在「取之於交通,回饋於交通」之概念下,約有120億英鎊反饋於投資倫敦市交通建設,亦有9.6億英鎊投資於改善公車路網,可一窺擁擠税制度的健全與思考邏輯。除收入外,TFL同時指出透過擁擠税的實施,降低約10%車流量,雖無法大幅度抑制,但仍收減量之效。
回頭從天下反視台灣,以台北市近年市區交通趨擁擠問題論,如著名的內湖上下班壅塞,擁擠税的議題經常被搬上檯面討論。事實上,台灣大環境已具備收取擁擠費的條件,在ETC之技術榮獲國際大獎,精準度及可幸賴度無庸置疑;台北市公車、捷運費率數十年不變,中南部甚至有城市民眾搭乘公車免費之前提下,倘撇開民眾民粹式的思維,鼓勵大眾運輸之基本概念下,或許倫敦擁擠税可作為台灣都市交通管理借鏡,採特定時段、差別費率收費,並參考倫敦制度優惠對象,細緻化建構我們的管理目標;未來,甚至擁擠費概念可再擴大應用於連續假期車流管理策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交通理論與實務何嘗不是如此。本文並非強調倫敦經驗全盤轉移,也非鼓吹拉開貧富等階級論;而是期待借助於倫敦經驗,提升台灣交通品質,有效推動大眾運輸。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 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