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110年交通安全月【路口安全徵文活動】佳作獎 : 育兒求生日記之自己的兒子比較好教

琴曉君  台北市

我是一個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媽媽,養育一個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對於路口安全非常有感,因為我太矮,別說比較高的車了,甚至比較高的路人都常常因為沒注意到我而撞到我。因此從小孩還不會走路開始,我每次出門都會身教加言教教孩子如何過馬路。

推著嬰兒車過馬路時,我不只是確認綠燈,還要確認駕駛完全停車,如果沒有紅綠燈,就算路權是行人比較大,還是要確認駕駛已經看到我,確認要讓我才走。口裡還會念給兒子聽:「車子停了才能走」、「他要讓我們才能走」。若是路口有違規停車擋住視線,就一定要完全停住,確認安全才能往前。

後來孩子開始學走,我就帶去有斑馬線的親子館,除了上交通安全的親子課,還實際練習「看左邊、看右邊、手舉起來走斑馬線」、「路口後退三大步」之類的口訣。孩子畢竟自己帶的,又是自己生的,話都還不會講就已經會舉手過馬路,每次過馬路都會有路人驚呼好可愛。我真是得意又驕傲。但是我忘記,身邊有一個婆婆的兒子,偏偏他剛好是孩子的爸爸,又是我的配偶,即使工時長、見面時間短,都還是有一起出遊的時候,而一出遊,就是考驗的開始。

我家一樓出來就是車道,沒有騎樓、沒有人行道、沒有任何緩衝,開門就要看車,小孩雖然已經會看車,但是看到熟識的人在對面,還是會忘情衝出去,例如爸爸。

爸爸的車停在大門正對面,教了多次爸爸先出去熱車要關大門,別人的兒子永遠學不會。小孩著急衝下樓追爸爸,爸爸本人還在車道對面,背對來車跟小孩打招呼,我在三樓沒聽到一樓大門的關門聲就覺得有危險,趕快追出去,到一樓才追到小孩,小孩看到爸爸打招呼要衝出大門時,我只能勉強抓住小孩的手臂。偏偏冬天衣服又厚又滑,我抓了手臂立刻滑掉,只剩小手在我指尖,還吵著要掙脫去找爸爸,等我穩穩抓住小孩,小孩已經一隻腳在門外了,我的膝蓋也摔破了,然後馬上一台休旅車呼嘯而去,爸爸這時候才姍姍來遲。

雖然當時爸爸在對面目睹一切之後覺得害怕,主動道歉還保證不會再犯,但是別人的兒子我沒有太大的期待,還是教好自己的兒子比較實在。自己的兒子很好教,我們出門也常常遇到鄰居幫開門,小孩又喜歡跑第一,出大門就要看車這件事,我教沒幾次就學會,平常就算小孩跑在我前面搶開門,我聲控小孩都沒問題。再加上爸爸這次在對面引誘小孩跑過去實在太驚險,爸爸本人跟我道歉了三天三夜,我以為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但是,正所謂大仇不報結為夫妻,粗線條的爸爸怎麼可能讓我好過。

其實這次事件之後,我們為了杜絕後患,從此達成協議,爸爸要先熱車必須要帶小孩,這樣就不會有小孩在馬路上追爸爸的事故。但是,我忽略了一點,爸爸跟小孩見面時間少,一起出門時間更少,別人的兒子連十分鐘前交代買兒子的牛奶回家都會忘記,怎麼可能會記得數月前的約定?

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我們一家三口準備出去玩,我們一切就緒時,我說:「我上一下廁所就可以出門了喔!」父子倆同時回應我:「好!」我就放心進了廁所,脫下褲子時聽到:「我先下去熱車喔!」沒等我回應,就聽到開門聲,然後那個立誓要愛我一生一世的男人再補一句:「下雨,你跟小孩在門口等喔!」我才驚覺不對,也不管下面潺潺流水,隔著門用丹田的力量大喊:「你說什麼!」

無奈外面雨聲大過我浴廁的小雨軒,等我終於中斷了那潺潺流水,也不管褲子還沒穿好,急急忙忙去客廳,小孩已經出了三樓的家門,我鞋子也沒穿、褲子還掛在我的微笑曲線,我衝出家門,看到小孩的小手出現在二樓的扶手,瞬間腎上腺素大爆發,我邊喊邊追,我的小短腿一次跨兩階甚至三階,總算在最後一個轉角抓到小孩的後領,偏偏我只有指尖碰到衣服,小孩一下就掙脫,我的褲子也往下滑了三吋。

趕忙把我褲子提起來到讓我能跨步的程度,再追,眼看小孩小短腳就要跨出我們樓下的大門,我也不管我有沒有站穩,伸手撂倒孩子,當然我也跟著倒了,孩子的屁股狠狠摔在我的肚子上。這時還有一台外送車呼嘯而過,算算時間,如果我沒抓到孩子,不是被外送車撞到就是害人家跌倒。我驚魂未定、腹痛難耐、衣衫不整地倒在濕滑的樓梯口,掙扎想要起身時,小孩居然還要掙脫開去找爸爸,我努力用最後一點力氣抓住小孩,爸爸這時才像被雷打到一樣衝回來,說:「對不起,我又忘記關門。」我全身都在痛沒有回應,那個在三百人的婚禮現場說過會為我承受一切苦難的男人,說:「我想說下雨......」我怒問:「所以你為了不要讓小孩淋雨,就要讓小孩被車撞?還是其實你想要我救小孩的時候一起被撞死?」

這次我是滿身傷,還好都是小傷,孩子也沒事,偏偏結婚證書都簽了,能怎麼辦,日子還是得過,總不能不出門吧!我想到自己的兒子比較好教,自從兒子會說:「爸爸要牽我才能出門。」這種狀況總算是改善了。

小孩很容易因為馬路對面有自己人就開心衝過去,不要讓小孩有這個機會,除了不要在馬路對面跟小孩打招呼之外,知道小孩在後面追,就一定要牽好才能過。這個道理,到底要翻譯成幾種語言才能跟老公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