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隨著知名藝人宋少卿第三次酒後駕車遭移送且擦撞計程車事件,另高雄黃姓男子三度酒駕、撞飛一家四口,造成母親送醫不治、女兒重傷事件。在兩案都屬多次累犯之情況下,已見酒後駕車事件在疫情期間日漸猖獗,此次總算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
事實上,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網最新資料(今年1-10月)顯示,2021年酒駕案件導致死亡共計261件,較去年同期升高22件,上升近10%,顯見酒後駕車之嚴重性。即便交通部已立即發布酒駕沒入車輛、加長累犯定義年限以及提高同車乘客罰鍰等修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原則,但追本溯源防治或許仍屬加強取締。
此次兩案肇事者均屬多次累犯,唯有取締方能避免再次造成任何一個家庭的破碎。近年來,已鮮少見到警方設立酒測查察點,警方應更積極查察酒駕。尤其應朝酒測站不定時、不定點的稽查設置原則,讓投機者無所遁形,降低酒後駕車者鋌而走險的想法。取締酒駕絕非每次嚴重案例發生後才興起,猶如回應新聞做樣子,應列為常態性取締且為各縣市政府警察局首長逐月考核重要標準,未達即予以降調。
再者,未來除應朝重罰外,或許亦可思考舉凡酒駕者之車輛,強制加裝車輛啟動感測器,以科技杜絕酒駕的危險因子。同時,建議酒駕者車輛均在外部設置顯目之標示,即可列為警示車輛,亦可成為加強取締之重點,且均由監理機關列管。
至於輿論討論高雄酒駕一家四口路口設置之問題,依影片觀察肇事現場,該地點僅設置行人穿越道標線,依法理應車輛禮讓行人。此外,亦有意見指出,該路口附近三個行人穿越道均未設置號誌輔助行人安全,推測應屬「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之規範,設置兩號誌間距之規範以致僅簡易在行人穿越高需求處,「象徵性」劃設穿越線處理。建議應重新評估設置規則,或加設震動路面警示駕駛人。
每一個酒駕傷亡案,即代表一個家庭的破碎。政府單靠交通部訂立再嚴格的法規,在無內政部警政單位執法的配合下,形同虛設!年復一年,每每政治人物、明星或是重大酒駕傷亡案件才再拿出來檢討,交通單位的統計數字已顯示諸多因酒駕致死民眾犧牲,難道無法喚醒政府拿出「洪荒之力」永久常態取締的決心嗎?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