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近期國內缺電、供電問題引發關注,再者隨國際燃油價格持續攀升以及全球吹起淨零碳排放之風潮,對於運輸產業進一步的聯想,相信就是炙手可熱的電動車發展。電動車隨著特斯拉(Tesla)的市場開拓,在台灣或許尚未完全普及,但在歐美等國,電動車的影響已非同日而語。近來國內鴻海集團亦摩拳擦掌公告電動車新產品,似乎也揭開了電動車在國內的序曲。
首先綜觀國內機動車輛新增掛牌數,各式車輛於2021年掛牌為125.9萬輛,其中電能車輛僅10.1萬,且約9.4萬輛之貢獻主要來自於機車,汽車僅佔極少數量約7,275輛,顯見電車比例相當低,仍有極大的推廣空間。然國內無法推廣電動車,主因仍未見親民價格款式車輛之銷售,若以特斯拉Model 3入門款為例,國內售價與國外仍純有一段差價,國內建議售價約為174萬元,北美售價換算台幣不到百萬,相差懸殊。以國內電動車車價論,似乎尚難為國民車之水準,因此推廣之路仍有一段漫長的時間。
另一個電動車接受度之問題,在於駕駛人續航力之考量。倘駕駛人車輛通常僅為通勤短程之用途,以目前電動車之技術,尚不致在使用上造成困擾。然若有出遊或是經常性長途使用者,當電力耗盡之時,電動車目前之快充技術仍須耗費至少45分鐘至一小時補足能量,不若燃料用車可快速加油之便利。未來科技若能再突破快充技術,勢必能讓電車普及率提升。
再者,電動車充電網之設置影響駕駛人便利性。根據報導統計至2021年中,全台僅1,143座充電站,且588座集中於台北市、台中市以及新北市;換言之,充電站主要集中於上述城市,就使用便利性而言,尚嫌不足。以國外案例來說,除普遍設置於大型賣場停車場外,另有國家鼓勵廣設充電站於加油站中,可供我國借鏡。更深一層的討論在於政府應可思考並規劃鼓勵一般民眾大樓或社區停車位建置充電設備暨使用法規,尤其如何讓所有社區芳鄰凝聚設置共識為首要挑戰,如能逐一突破,相信更能加速民眾使用電動車輛之信心!
環視各國禁售燃油車之進程,我國日前訂定於2040年,相較美國規範2030年50%車輛零排放,日本、加拿大及歐盟2035年100%車輛零排放,台灣的目標似略落後先進國家禁售之步調。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部擬定逐步透過獎勵及補助措施,率先藉由推動公共運具改用電動巴士,預計分三階段至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先期每年補助汰換1,200輛公車電動化,後期加速每年以三至四千輛規模為目標。交通部不但在車輛汰換上耕耘,針對國內電動車推動關鍵的基礎電網,亦斥資台幣245億元補助,透過補助運輸業者購買一般甲類電動大客車,給予1,000萬元補助其購車、電池設備以及12年維運之成本,以大眾運輸運具為出發耕耘值得肯定!
以台北市為例,在2050年為淨零碳排的目標下,柯市長已宣示八年內3500輛公車全數轉換為電動公車,以達到零碳排之目標;今年首都客運等六家公車業者,已導入11條路線123輛電動公車,而國內各縣市都將陸續推動,相信這樣的轉變,可為國內帶來電動公車的新紀元。
最後筆者建議,未來仍可視產業以及科技發展之腳步,滾動式檢討車輛零排放之計畫,同時建議透過民眾換購電動車獎勵措施、車商電動車稅制優惠以及法規調整等多重手段,推動使用燃油車轉換電動車之政策。
未來,也許你我的下一代已不知什麼是加油站,反而只認識充電站!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