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創新的交通方案對一個智慧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透過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讓人民有更好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進而提升城市的競爭力。Uber以汽車共享的概念進入一個城市中,透過科技運用、大數據分析的導入,解決城市中汽車使用、居民移動的問題,讓移動行為更經濟、環保、有效率。
2019 智慧城市展3月26至2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各產業的領導者、許多制定政策與城市規劃專家匯聚,共同探討如何運用科技推動創新方案,讓台灣各城市更智慧、更宜居。Uber北亞區公共政策與政府關係總監Emilie Potvin也受邀到會場分享Uber的核心價值。
Emilie Potvin指出,「共享」是Uber思考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基礎概念,讓城市居民能採用更經濟、更有環保、更有效率的方式在城市中完成從A點到B點的移動;也因為這樣的使命,Uber在全世界各地600多個城市和當地交通的交通管理部門合作,作為一個平台,Uber提供更多、更新的科技解決方案,讓更多閒置的汽車以共享方式得到利用;事實上,根據調查,透過實踐共享機制後,你會發現一個城市中僅有3%的車輛是真正需要被使用到的。
而這樣的共享概念,不僅僅止於汽車的利用。Emilie Potvin也分享創新科技和新的交通搭乘工具結合的實例:當她獨自一人在舊金山要移動時,如果距離不遠,可能會選擇電動自行車來移動,但當身旁有孩子時,這時汽車絕對會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選項。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各種交通工具的使用,不論汽車、電動自行車,甚至是電動滑板車或是空中飛車等,都可透過科技平台的技術導入,達成共享的核心價值。
Uber和當地的計程車業者合作,並透過科技提高車輛運用效率,並進一步增進計程車駕駛的經濟收入,就是Uber在進入一個城市後,非常重要的里程碑。Emilie Potvin表示,在亞洲地區,目前Uber已進入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等地,並和當地的業者結盟,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在Uber和當地業者合作後,駕駛們的收入平均至少增加15%。正因為Uber累積了大量的數據資料、透過新穎的科技手法、AI技術,做出準確的疏運判斷,讓城市交通更趨智慧,同時也可協助當地政府逐步建立智慧城市。
大約2年前,Uber遵循交通部的指導,和小客車租賃業合作重返台灣市場,讓1萬多名Uber平台代僱駕駛與超過300萬Uber用戶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只是這樣的共享概念現下卻瀕臨中止。交通部於2月21日公布修訂現有的小客車租賃業與科技平台合作的規範,其中最明顯的變革包括「限制起租時間為1小時以上,並且不得以優惠或折扣規避」、「每趟行程結束需返回車行,限制車輛使用率也減少駕駛經濟機會」。一旦實行,將嚴重衝擊與Uber合作的租賃業者的營運發展、萬名駕駛的生計,甚至Uber未來在台灣的營運。
Emilie Potvin強調,過去2年,Uber完全遵循台灣政府的規範,和小客車租賃業合作,但突然間政府卻改變了規範內容,然而這些內容並未與小客車租賃業、Uber充分對話、溝通過。Uber是秉持共享核心概念,採用創新科技技術和各城市合作,但這樣的規範變革,卻是阻礙創新、降低運輸服務效率,這樣的做法不是發展智慧城市應有的思維,也讓人懷疑台灣是否真的要以智慧科技做基礎,致力推動智慧城市?
Uber指出,本次修法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引起熱烈討論,Uber和萬名代僱駕駛再次表達希望能參與討論。Emilie Potvin也透露,如果無法進行對話,Uber不得不重新評估未來在台的經營方式;目前Uber也和其他城市的科技部門展開AI研究、大數據分析,這些資料未來也有機會利用在台灣的交通政策分析上,只是一旦市場變化,這些創新技術將無法應用在台灣。呼籲政府應更有包容性,傾聽各方意見,智慧城市需要守護每一分子,不論是計程車、租賃業、網路叫車平台和消費者,Uber相信若能共同合作,便能找到一個不阻礙創新運輸選擇且多贏的解決方案,以智慧城市思維打造城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