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警廣交通安全宣導

主講人:張新立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育部全國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評鑑總召集人)

一、路邊停車的潛在危機與安全動作

  • 道路之兩大設計功能:暢通車流及接近路側建築與景物
  • 道路夠寬、車流不多且車速不快時,始具提供路邊停車之條件
  • 我國道路不寬,卻未嚴禁路邊停車,極易發生停車之交通事故
  • 必要於路邊停車時,請注意如下之動作以策安全
    • 再度注意左後方無來車後,始能緩慢駛出路邊 停車格位離去
    • 駛駛人欲駛離路邊停車格位時,宜先打方向燈警示後方來車
    • 駕駛人開車門上車時,應注意左後方來車,確保安全後再輕開車門上車
    • 駕駛人下車前請先注意左後方來車,無來車時始緩慢小心開啟車門下車
    • 除駕駛人外,所有乘客請由右側車門下車(尤要防止小孩開左車門下車)
    • 儘量將車輛貼近路緣(保持30公分以內距離),並與前後車保持適當距離
    • 倒車進入路邊停車格位時,應隨時注意左後方之來車(尤其是機車)
    • 注意右方隨時可能出現之機車與行人
    • 請事先打方向燈告知他車並駛入最右側之車道

 二、行車速度與交通安全

速度+質量=足以成為殺人工具

道路之設計為何要有速限?

  • 人類需要時間以進行感覺、認知、決策與反應
  • 駕駛人能夠處理之資訊有限
  • 車輛能夠安全煞停之距離與速度有關 d=0.278 x V x t
  • 道路之線型與幾何設計會影響駕駛人之視野與視距
  • 道路兩側之土使用及進出管制會影響駕駛所需安全視距

速限是道路工程師為維護行車安全所設之使用限制

道路兩側及交岔路口停車會嚴重駕駛人之安全視距

混合車流、違規用路行為會讓超速行為更為危險

 三、疲勞駕駛與交通安全

  • 民眾疲勞駕駛車輛情形嚴重,其交通事故風險被嚴重低估
  • 車輛駕駛是單調乏味之重覆性動作,極易加速疲勞之累積
  • 道路線型及兩側景物如果過於單調,更易讓駕駛人產生疲勞
  • 避免疲勞駕車之最佳方法乃是事前作好充分睡眠與休息之準備
  • 已有許多偵測駕駛人疲勞駕車並給予提醒之科技陸續問世
  • 駕駛途中如遇疲勞打瞌睡時應立即尋找安全的地點小睡片刻
  • 喝茶、喝咖啡及提神飲料對疲勞的恢復效果相當有限
  • 在一時無法找到安全地點休息小睡片刻時,可採取:

(1)打開車窗使冷空氣讓人清醒;

(2)作頭頸部之上半身運動;

(3)大聲吼叫或唱歌;

(4)捏打手腳或臉部等。

  • 推動乘客責任,陪伴駕駛人行車,避免駕駛人打瞌睡或分心

 四、用路人情緒與交通安全

  • 情緒起浮會影響駕駛行為,進而帶來不同程度之事故風險
  • 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之時機:興奮、沮喪、喧鬧、生氣
    • 趕時間時因情急,容易心浮違規、超速而發生交通事故
    • 心情亢奮時容易忽略周遭之路況而與他人(車)碰撞
    • 心情沮喪時往往無視於道路上之人車,極易發生事故
    • 生氣時心情極易暴躁,切忌開車外出兜風
    • 青少年集體出遊時,極易同儕起鬨而作出危險之駕駛行為
    • 前往陌生地點時,宜事先查看地圖,以免因尋路分心肇事
    • 避免與駕駛人在車上激烈爭辯或吵架,以維護其行車安全
  • 駕駛人之開車行為與其日常生活之舉止極為相似
  • 知己知彼,掌握自己之心情與情緒,可以防止交通事故

資料提供者 張新立 教授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F8ugG3m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