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交通論壇社論: 加「0」 運輸業春燕來了嗎?

在國內新冠肺炎確診趨緩連傳喜訊,已近月餘無本土新增病例,同時亦8日無新增確診案例(截至5月15日),可謂世界成功防疫典範。然在喜獲加「0」的此刻,是否意味著運輸業春燕來了似言之過早,但如何做好復甦後的「超前部署」,其重要性絕不亞於防疫「超前部署」。

首先,運輸業樂見交通部採階段式開放之作法,自五月底起先行推動為期兩個月的「防疫旅遊」,再於後兩個月續推「安心旅遊」。不論防疫也好、安心也好,當政府大力推動復甦之際,運輸同業萬不能懈怠持續性的防疫作為;其一可保護國人安全,再者亦可重拾國人走出家門出遊之信心。當然,若全球疫情加速好轉,政府亦可考量調整上述時間表之可能。

就幾近停擺的航空業來看,在各國陸續關閉邊境後,元氣已大傷,多數航空公司客運班次已減至不到原來的5%。根據國際民用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即便2020年第三季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僅能恢復去年同期近半旅次,第四季亦僅七成;另截至六月底止,全球已宣布取消450萬航班,顯見影響之巨!基上,國內桃園機場近來多日旅次僅千餘人次,亦不足為奇!

現今國籍航空多改以貨運維繫經濟命脈,四月份收入在客運空無一人的慘況下,貨運收入異軍突起約莫成長五成之姿!此時客運在各國邊境管制以及禁止轉機之前提下,全面性復甦仍為未定數,但仍有必要漸進式準備,並宜由政府與航空產業共同預劃後新冠疫情時代邊境防疫措施。

以防疫論之,礙於其他國家仍深處疫情肆虐之苦,運輸業又屬點對點之往來特性,既使是我國加再多個「0」,都無法置身事外!據悉,目前國內廠商已可透過血液檢驗進行新冠病毒快篩技術,並於國內醫院完成盲測具顯著績效,非但檢驗時間極短,又可驗出罹病三天患者。如技術純熟,並獲美國醫材FDA認證,且成本可被接受,建議政府研議解禁初期比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強制實施旅客邊境快篩,將病毒阻絕於境外;另同步思考建立檢測規範,並賦予運輸業者拒載權或輔導處理原則。

再者,強烈建議我國各空港、海港比照入境動線,於出境動線中設置體溫感測器,並設有公部門檢疫人員執法。雖運輸業者已主動採耳溫槍量測,但顧及執行設備耳(額)溫槍效率、公正性與適法性等諸多考量,遂仍宜由政府出面訂定之。尤我國已因防疫成效佳、口罩宣傳等,若同樣能在出境設置體溫感測設備,實將心比心為他國著想的地球村防疫楷模!

若以強化機場服務言,根據各方預測推估,航空業漸復甦後亦將產生產業結構變動。此時此刻,面對旅次成長暫時緩步,正是加速三航廈、三跑道的興建計畫、甚至重新檢視桃機主計畫的時機,俾作為未來產業動能回彈後的準備,此為千載難逢追上他國的機會點,政府應加緊腳步。除此之外,推動機場拓建或是改善既有設施,將有助於透過國家資金公共建設,達到GDP保1之可能性具多重效益。

套句當紅時中部長所說,「短期內暫別期待外國旅客」,航空業貨運短期預期仍為支撐主力,但航空客運應展現防疫的落實,並輔以政府的政策法令支持。航空業應宣導機上空氣高度循環流通知識,並透過專業說明在機上遭感染之機會極低,尤其疫情期間即便屢傳確診旅客搭乘班機返台,但似乎鮮少聽聞機組員因執勤患病之案例。

最後,建議政府持續滾動式視疫情狀況鬆綁限制,且持續性補助所有運輸產業未來列為「標準配備」的防疫物資,如體溫自動感測儀或快篩設備。而政府急欲推動、民眾引頸期盼的振興券,建議使用範圍應廣泛包含所有運輸相關產業,舉凡航空業、旅遊業以及所有國道運輸產業使用。唯有此途,可透過國人的旅次移動,連動帶起消費之契機。面對加「0」這個領先指標,政府、產業與國人均應做好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