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交通論壇社論: 類包機是低收入航空公司COVID-19疫苗?

時光回到國內疫情仍屬困頓的七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吆喝「大家來辦類包機讓父親節熱鬧熱鬧」,立意良好,然長時間下來,各航空業者從搶頭香、絡繹不絕地舉辦,到旅客興致缺缺、乏人問津,班次銷售後取消,數日前政府又突發奇想類包機2.0,類包機系列已成政府維持低收入航空公司的「COVID-19疫苗」。

此次交通部推出類包機2.0,被媒體形容是為星宇航空量身定做,雖政府於諸多制度設計希避免侵犯長期辛苦經營的國內業者華信以及立榮航空,但在機制未限制營運頻次的情境下,仍不免造就航空業者反彈,此次「搶救航空業者COVID-19疫苗」看來副作用甚多!

首先,根據媒體報導類包機設限飛時3小時以上,且單趟售價加上旅遊行程須高於台幣5,500元。就定義言恐仍須釐清,若加上旅遊行程部分,航空業者採雙趟(單程去、單程回)包機、包裝2-3天行程,扣除「旅遊行程」成本,機票部分費用已逼近國內線單程票價,真的未侵犯國內業者嗎?即便限制營運其中一點須觸及桃機並以國際線模式通關,然是否影響既有業者不言而喻。

再者,單程原未及一小時的航線因為避免與既有國內業者競爭,設限飛時不得低於三小時,非但航空業者油料成本提升,亦有違環保之考量!此外,本次類包機限定營運本島航線,日後會再考量離島施行;如報導為真,將重擊政府巴掌-先前星宇航空申請桃機飛航國內包機遭拒之理由,更難脫政府欲為星宇航空量身定做的遐想。

筆者不難理解航空業者零收入的壓力,以國內業者慣用A320機型租金每月假設一千萬試算,加以每月每位員工人事成本以七萬元預估,未估其他成本,新興型航空業者每月開門至少上億餘台幣成本。然真的都只能用類包機當「搶救航空業者COVID-19疫苗」嗎?

以被媒體影射量身定做的星宇航空為例,在復興航空、遠東航空先後結束營業後,民航局曾苦思並承諾補足離島、偏遠地區運能,而最佳男主角非星宇航空莫屬,又各集團均肩負票價設有上限、經營難度高的國內航線,各航競爭實屬公平,可滅輿論耳語!

在2021年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建議政府與業者應朝此思考,採「永續」經營國內航線,既可獲取現金流解套,亦可嘉惠民眾。惟航空業者及政府萬不可投機以打帶跑如過往野雞車營運般進入國內航空市場玩票、疫後立即抽腿,把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已辛勤耕耘的國內航空。

類包機已非萬靈丹,同時有打破國內航空遊戲規則(法規)之可能。若考量疫情特案真要施行,政府須增設營運頻次上限,並且符合保護國內航空現行營運頻次的比例原則; 另票價單程台幣5,500元部分亦不可納入旅遊行程計算,方為合理; 又為保障永遠最支持政府且堅守國內航線崗位的業者(華信及立榮),建議類包機航線應避開既有平行航點,如花東、離島均不建議,可考量暫無業者經營之台灣西部航線。至於類包機2.0在諸多限制下能否有效達陣,值得拭目以待!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