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這兩週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轉趨緩和,根據新冠肺炎疫情統計新確診數下滑率甚至達到50%,連帶醫院病房可使用數等各項指標提升,當然各方關注的疫苗施打率亦勢必隨時間增加,逐漸普及!雖新冠肺炎不會因此立即消失,但疫情轉趨正面的指標,也告訴我們「旅遊業做好準備了嗎?」
面對疫苗的來臨,我們定要提早思考日後產業的轉變,尤其當旅遊業在慘遭肆虐後,如何重拾往日榮景,值得我們正視!首先旅遊個人化、商務化、家族個性化模式將成為主流,過往台灣旅行社仰賴甚多的團體旅遊將式微。當旅客無法辨識及確保同團其他旅客是否健康無虞時,旅遊團體操作將成為首要轉變!
旅行業未來即便是操作團體旅遊,「整團式泡泡」亦將成為疫後初期可能之型態。所謂「整團式泡泡」意指行動、運輸工具、住宿等,多數採與其他人一定隔絕,將風險降至最低的情境發展。
若從旅遊成本檢視,疫後半年至一年間,甚至更長的時間,一般預估受限於防疫、清潔成本增加,疫後報復性需求遠大於供給之效應,不論航空票價、旅遊訂房價格,乃至旅遊週邊產業(郵輪、接駁服務等),均將爆發性成長。
因應疫情發展後可能之蛻變,最有可能且已應用於諸多服務的為「非接觸式電子化服務」轉型。以最常見的餐廳用餐服務來說,已有不少餐廳不提供紙本菜單,減少非必要的接觸,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客人人手一支的手機,採QR code掃描電子菜單,並進行點餐服務。
同理,假若運輸或旅館業將旅客報到服務精進電子化方式,如航空業電子報到後提供QR code登機證、貴賓室邀請證,再自助託運行李,輔以其他現有自助服務(如電子通關、自助登機等),事實上已可達成IATA Fast Travel Program目標,即旅客搭飛機第一個看到真人服務的場域為飛機內。倘再加上近期IATA刻正推動對檢查「無確診」以及「已完成疫苗注射」者給予旅行證(Travel pass),應又是一項旅遊產業之變革,且旅客在歷經疫情後,使用意願預期將大幅提升。
最後,囿於旅遊相關產業受限疫情影響,已因解僱、減薪流失大量培育許久的人才。產業在大變革後,除應努力電子化跟上時代變化外,如何找回已流失的人才,頓時是全球旅遊產業的一課題。尤其,旅遊產業最基本的維繫仍是「人」,這也意味著未來的旅行業不再只是靠賣機票、旅館房間,如「買空賣空」式透過商品取得與銷售價差換取利潤;反應思考如何透過旅遊相關產業,集眾人力量「加值」提升旅客旅遊體驗,(如提供door-to-door專車服務、結合旅遊目的地當地票券,提供個人式深度旅遊服務等),贏在未來競爭輸贏的關鍵起跑線。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