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疫苗到來,「疫苗護照」議題也備受關注。撇開政治敏感議題,我們應思考當疫苗施打後,如何透過配套措施有效提振經濟,繼續超前部署保有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典範。基此,政府及業界應加速了解疫苗護照之執行方式,並參考鄰近展開試驗國家作法,建立我國之執行準則,並做好相關準備。
「疫苗護照」顧名思義即為顯示當事人為「已完成施打疫苗」或是「PCR檢測陰性者」,屬健康無虞者之標籤化作法。雖有個資保護主義者不認同疫苗護照,但實質上應屬各國最簡易防範新冠肺炎患者因旅行成為病毒媒介之有效作法。
由全球航空公司組成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根據前述精神推出Travel Pass概念,建議旅客採用APP結合護照基本資訊、施打疫苗與否暨PCR檢測結果記載其中,並於搭機報到時向服務人員展示,猶如刻正實施於中國大陸的綠碼措施航空版。前述Travel Pass擬結合全球受認證之醫療院所或實驗室,提供旅客施打疫苗或PCR檢測結果,藉由電子化取代紙本化之作為,主要是期盼打開各國邊境大門。
若航空公司分別建置APP費用龐大,幾近慘澹經營的航空公司是否願意投資,勢必為該措施是否成功的首要關鍵,建議政府出面帶領國籍航空共同建置,減少非必要性投資。再者,甲國是否承認乙國PCR檢驗,或旅客疫苗施打可信度,亦為政策能否推動的下一課題,因此政府帶頭領導配套規畫,格外重要。花錢投資系統事小、如何執行更為重要,政府如能補貼航空公司投資電子系統防疫機制(如Travel Pass),其蝴蝶效應預期將遠大於觀光旅遊補貼之效。
除疫情護照外,以新加坡為例,目前已針對國民或持有工作證者,於抵達新加坡機場後立即快篩,如陰性無須隔離十四天;未來相信將持續擴大施行對象於所有旅客,俾成為邊境疫情防守利器。目前我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仍排斥便宜又快速之快篩;如不採納,未來亦應思考旅客抵達國境後檢疫之有效防治作為。
鎖國雖能有效防疫,但對經濟營運殺傷力尤甚,防疫需超前部署、發展經濟更是要掌握先機。以航空事業體言,一條航線單邊國家疫情良好並無效益,定要起訖兩端點都屬健康無虞地點,才有重新開放國境之契機。因此當各國沸沸揚揚討論疫苗護照,並推動疫苗施打的同時,在我們收到疫苗後,下一步如何挺進,值得產官學界共商。
陳立業 大學教授
(本文作者授權自110年3月5日聯合報民意論壇轉載)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會立場,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