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讀者投書 :「5+9」與「3+11」的防疫數字迷思

公孫云 大學教授

近來,因機組員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天數自「五加九」變更為「三加十一」,遭影射為此次爆發疫情之源頭,引發輿論一面倒究責。眾人對於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欲找尋引爆點之心可以理解,但機組員居家檢疫與自主檢康管理天數概念的錯誤認知,致使社會劍指華航並渲染問題; 若熟稔航空事務內情並深入研究者,恐將持不同之看法與見解。

撇開政治紛爭並以航空專業切入,不論是「五加九」或「三加十一」組員檢疫措施,僅適用於具有長程航班(即無法當天往返於基地之航班)之航空業者; 換言之,國內目前僅有華航與長榮執飛長程航線客、貨運航班,短程航線則不在此限,遂討論重點將聚焦於華航與長榮組員檢疫管理問題。因此,外界若以前述兩家航空業者與台灣虎航或星宇航空相提並論,係屬不恰當且不對等之條件比擬,此防疫作為也絕非同屬疫情重災戶的華航量身訂做規範。

回顧疫情期間居家檢疫與自主管理天數轉變之演進,自今年一月一日起的「七加七」,接續於三月十二日囿於當時疫情緩和且配合觀光泡泡專案,放寬調整為「五加九」;後因考量組員身心因素,於四月十五日起再次變更為「三加十一」。倘單以居家檢疫天數持續減少乍看,政策改善看似對航空業者組員人力調度靈活度較高,實為規則亦趨嚴格,彈性度更僵化,且在防疫條件上更嚴謹。

所謂「五加九」措施,其精神在機組員於五天的居家檢疫期間,航空公司可依「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俗稱AOR)規範,只要符合飛航組員休時規定即可依需要派遣,組員每次任務結束後歸零居家檢疫計算期,直至組員不再派飛任務返回社區前,方進行PCR檢測。根據前述規範,將產生飛航組員陷入上班、檢疫、上班不斷輪迴,同時因返回社區生活時方執行PCR檢測,並未於每次執勤完畢後採檢,實質上亦有重複值勤期間交叉感染之可能風險,因此確實存有防疫問題之疑慮。

而「三加十一」之作法係屬更嚴格疫情管控,其主因在於「三加十一」不再比照「五加九」措施容許航空公司於組員居家檢疫期間持續派飛組員,輔以每次完成執飛任務後均須依規定進行PCR檢測。「三加十一」對航空公司言,反因組員人事時數、住宿、以及多次PCR檢測導致成本提升,組員派飛裕度亦大幅降低,航空公司並未樂見; 就防疫言,因每次完成任務均進行PCR檢測,反更有助於疫情篩檢、防堵與掌控,尤其自華航機師各例確診均是藉由「三加十一」政策下完成任務即進行PCR檢測,未致使傳染鏈大規模擴散,將問題阻絕於隔離期間,即可獲悉「三加十一」措施防疫成效。

基於前述,以實務來說「五加九」措施期間航空業者通常會在合於AOR前提下,安排機組員執行兩個長程來回航次,再行返回社區。「三加十一」之作法因航機降落當日不計入檢疫日期,且通常國籍航空長程航線返抵台灣多為清晨,遂組員實際可再派飛日將延至抵達後第五日。進一步來說,假定以單一組員派遣三個航次為例,「三加十一」制度下所耗費的總天數將遠大於「五加九」,遂「三加十一」對航空業者而言未必有利,盡曝人力調度捉襟見肘。再者,因航空公司因人力吃緊影響調減營運班次,眾人所云政府考量經濟因素維持航班營運,進而調整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機制之效益,何來之有?

此刻全民防疫,航空產業在政府指引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未來政府擬採機組員施打疫苗與否建置全新的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天數機制,在兼顧機組員工作與身心平衡的情況下,相信航空產業並非短視僅想賺取幾天派飛組員獲取商機,而是共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引頸期待消滅疫情以及疫後爆發性旅遊春燕的到來。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觀點,文責自負,不代表本會立場>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