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觀看次數 2
經濟快評/一場代表性不足的罷工
內容
機師工會華航分會在今(8)日凌晨宣布罷工,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航班被取消了,但一場把旅客、旅行社、航空公司搞得人仰馬翻的罷工,華航近1,400名機師中,卻僅100多人響應,讓人不禁質疑,機師工會為何要選在疏運高峰的春節期間,發動一場如此少人參與的罷工?華航又為何會讓此罷工發生?雙方都該打五十大板。
罷工雖是勞工合法行使的權利,目的是透過劇烈的手段,迫使資方就勞動權益的協商上讓步,但會造成公眾不便的罷工,時間拖久易引發民怨,重挫罷工的正當性,實際操作不可不慎。
以此次機師罷工為例,工會刻意挑在春節疏運的高峰期發動罷工,民眾不僅出國不便,更有可能因航班取消而無法如期歸國,耽誤返回工作崗位的時程。
儘管機師工會不斷重申,其核心訴求是要求公司解決長程航線的過勞問題,但挑在春節期間發動罷工,就算理由再「正當」,無辜旅客受到波及是不爭事實。媒體報導高雄一名阿嬤第一次出國遊玩,就因航班取消而泡湯。聲援勞權的同時,也該顧及黎民百姓的權益。
最令人質疑的是,機師工會表示今天收到100多名機師的「檢定證」,也就是目前僅100多名機師響應罷工,相較華航近1,400名機師,占比只有一成,參與比例如此低,工會事前有精準掌握嗎?如果工會明知還硬在春節期間發動罷工,是否有跟資方賭氣之嫌?
後續值得觀察的是,尚不知罷工將持續多久,若歹戲拖棚造成民怨四起,機師工會要如何收拾這場代表性不足的殘局?勞工運動一旦遭逢挫敗,動輒需數年方能恢復元氣,重獲社會支持,工會發動罷工前,有考慮到該如何「漂亮退場」嗎?
華航也要反思,為何會讓一場代表性不足的罷工在春節期間上演?如果事前姿態柔軟一點,想方設法讓勞資糾紛延至年後,將國人不便程度降至最低,而非在小年夜、除夕透過新聞稿與勞方互噴口水,或語帶挑釁將事態惡化,導致不可收拾局面。
2016年華航為了平息空服員罷工,豪爽地答應多項勞方提出的條件,但自此打開罷工的潘朵拉盒子,埋下無窮的隱憂。現在回想起來,華航可說是自食惡果。
台灣史上首宗的機師罷工已經開演,昨天空服員、今天機師,明天會不會輪到地勤?罷工已成常態,如烽火般四起,未來不論誰主政華航,甚至競爭對手長榮航空,都得面對勞資和諧的嚴峻挑戰。
2019-02-08 14:08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