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交通論壇社論: 給客運運輸業一個生機!

繼國道客運日前因應營運成本調升票價後,近日報載公路客運業者受迫成本壓力,亦已向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調整票價之申請,預估調幅為十五%至廿%,起跳價亦增加八元。時序將近選舉年,此案不應落入民粹泥沼,而應以交通運輸專業論述!

首先,諸多討論模糊「運價」與「票價」之差別,在此先釐清根據發展大眾運輸條例規定,大眾運輸事業在主管機關核定之「運價」範圍內,得自行擬訂「票價」公告實施,並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因此,運輸業者在低於運價天花板,均屬合理的。而政府依法亦有責任根據十八項成本(如油價)啟動運價調整機制,然目前僅市區公車及公路客運落實執行,國道客運業者僅能自行吸收成本,有苦難言!

其次,部份媒體指稱業者拿政府補帖,卻增加票價無法接受之論,事實上似是而非。我國大客車領牌門檻即將就要升級為歐盟六期環保,各業者已開始未雨綢繆,採購合規之車輛。然性能提升,購買成本和未來的維修成本也勢必大幅增加。另政府於運價成本公式中,以雙北車價成本設定為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市價光是一般遊覽車就高達六百萬,政府要求的「低地板柴油車」約五百餘萬,「電動車」更逾千萬之譜!

再者,目前補貼政策係補貼「運價」而非「票價」,且屬直接補貼旅客之作法;少數縣市甚至予以苛扣,且延後收到補貼。以台中市為例,公車十公里免費狀似利民,實則卡運輸業者之油,慷政府之慨。若就人事成本論,自施行一例一休「德政」以及近年逐步調整基本工資後,國道客運和公路客運的運價並未反應施行後增加的成本,業者欲減少優惠回歸正常票價,卻屢遭政府以「道德勸說」阻撓,近期在勞運以及政策有欠全盤考量下,運輸業已經成為最弱勢的產業。

筆者從事運輸研究甚久,深知漲價不易、降價可贏得眾人之掌聲。然當一O四年至一O五年油價較低期間,確實運價曾下修;再環視他國公共運輸價格,光是市區公車起跳價動輒一英鎊、兩美元,公路及國道客運之費率國內更是望其項背。

發展大眾運輸屬政府之責,政府採「獎勵」大眾運輸政策以及業者須「永續」大眾運輸生存,實不可混為一談,還客運運輸業一個生機吧!現今公共運輸票證已電子化,業者實收費用可謂攤在陽光下,政府應核實反映成本,且回歸法律及運輸專業,定期檢討公共運輸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