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Image
    交通論壇社論: 共享運具時代的來臨

近來,台北街頭悄悄地出現了新興共享機車Wemo,這是繼Ubike(共享自行車)、iRent(共享汽車)後,另一個新興共享運具。其中隸屬和泰汽車的iRent在成功推出共享汽車模式後,今年續加碼走入共享機車的市場。台灣在各式運具共享化、便民化以及價格親民化的環境下,已改變都會區民眾短程運輸的交通習慣。

若論及共享汽機車模式,首重實名制管理,前述業者均要求使用者先行上傳駕照證件驗證,經通過審查後,方得享受共享運具之便。此舉除審核其駕駛資格外,同時可防範宵小利用成為犯罪工具之可能性,並將各式駕駛違規行為,透過記名方式有效管控。

其次是親民化的收費方式,以Wemo為例,使用前6分鐘15元,超過每分鐘2.5元;若以iRent言,首賣促銷價使用前10分鐘10元,超過每分鐘1元,並設有日租上限600元。另商家另設有年輕族群差別費率,寄望於年輕市場的青睞。

不論何種共享機制,其勝利方程式的要角,莫屬行動裝置APP之管控,透過APP從前述身份驗證機制、租用起迄計算、GPS監控車輛位置、乃至其繳費方式,無不仰賴行動網路之管控介面,達到管理之效。行動裝置化暨自動化的體驗,訂車、租用發動、開啟行李箱至關閉,均讓使用者有一番嶄新的感受。

再者,以使用面檢視,Wemo貼心的提供每台機車兩頂安全帽,並考量衛生給予拋棄式衛生帽套,將騎乘者安全列入考量;同時因均採用電動機車,對空氣污染或噪音而言,已降至最低。以車輛借還方式來說,目前業者提供還車免費停放至指定停車場,亦可直接停放於公有公共機車停車格,有鑒於obike紊亂停放前車之鑑,未來是否延續免費停放措施,將成為永續經營的之鑰,值得關注。當然,亦有賴所有共享騎士遵守其停放的遊戲規則,為共享運具續創典範。

共享營運模式最大的挑戰應為維修,清一色須採系統輔以人工搜尋車輛維護,並採人工進行整備維護,倘未來持續擴大營運版圖,人工修護能量與成本控制,勢必將成為成敗關鍵。業者若能在成本有效調控,國內旅遊觀光景點素有點對點欠缺運具連結,不仿可嘗試設置於宜花東、中彰投、高屏等區域,以共享單車樂活景點,以共享機車串連城市內景點,再以共享汽車完成城際運輸,徹底以「共享」概念成就國旅市場。

運具共享營運已逐漸推廣至歐美,此模式已不足為奇。我們樂見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與變遷,然在新興產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之際,使用者的共享公德心,有賴大眾一起維護;推動業者在現行法令下的框架下,應用科技創新與用心值得稱許;政府在管理面與法令面如何兼顧、與時俱進,則須續思量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