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報載近來桃園機場運能滿載,過夜機坪不足,航機夜間停泊甚至須駐停於滑行道,在第三航廈興建緩不濟急的情況下,為有效紓解桃機擁擠不堪的問題,有部份學者建議航空「南向」政策,希以解除宵禁轉移桃機的壓力,進而發展南台灣機場。
事實上,桃園機場停機坪不足的問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先前長榮航林寶水董事長認為航機恐怕須吊起來處理,華航基地魚骨式排列停靠根本不足為奇!然而,弔詭的是每一個航空業者在成立時,均須送審營運計畫,同時繳付桃機同意駐停證明予交通部,方能獲得籌設以及未來營運許可,台灣虎航、威航成立過程均依此嚴格條款辦理!過去桃機多次對外表示停機位無虞,現在星宇航空取得籌設許可,似強渡關山、自尋苦吃,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交通部與桃機公司顯見未盡妥善把關之責,現若求亡羊補牢,建議可將三航廈停機坪先行興建,解燃眉之急!
現面臨恐仍有另一家新成立低成本業者擬加入台灣航空戰場,有學者拋出讓高雄機場成為低成本航空基地之時,以專業兼顧實務的立場,謹提出以下見解供參。首先,以機場發展論,高雄機場之營運問題並非窘迫,最令人困擾的莫過於國際線報到櫃台縱深不足,島型櫃台亦僅四座,實為其最大限制;再者,貨運站區過小,處理能量不足,目前僅處理航機腹艙貨為主,吞吐量2018年僅七萬餘噸,尚離每年處理能量十萬噸上限甚遠;其餘停機坪、跑道等並非影響發展之關鍵。
其次,若從營運面檢視,2019年第一季桃園機場各航平均進出航班載客率81.5%,高雄機場進出航班遠落後桃園實績,僅77.9%,想必是現有營運者燙手山芋。另外,礙於高雄市區並無免稅店(如台北市內湖、民權東昇恆昌)提供城區購物、機場提貨,旅客又慣於旅程最末站購物,因此不易推動北進南出之行程。部份學者進一步研議高雄遷建議題,此前提應先具旅客需求,且新址須能顧及聯外交通,尤其南台灣旅遊景點散布,點對點間運具連結,有賴南台灣縣市首長們共同耕耘。
倘自解除宵禁限制考量,定為各航空業者樂見期待,目前台中、高雄機場之緊箍咒的確為宵禁。在航空產業變化性大,時而外站機場流控,時而天候異常影響,再加上航機妥善率等因素,航空業者飛行台中、高雄猶如「灰姑娘」,每日「南瓜」飛機與宵禁賽跑!飛機出得去、宵禁回不來、如何發大財?反而賠上交通接駁、轉降空渡燃油暨其他營運成本,不堪其擾!遂台中以及高雄機場宵禁解除,實為未來首要努力方向。
至於眾人鼓吹高雄機場成為低成本航空營運基地之思維,似應回歸低成本航空營運特性及創造低成本環境。以其銷售多仰賴公司網站而言,南部地區機票銷售仍多以傳統旅行通路為主,網路銷量仍僅佔航司銷售不及兩成,恐為第一難題。如可,政府應仿效其他國家進行航司以及旅行社獎勵補貼政策,刺激外籍航空飛行。以韓國為例,舉凡開立新航線第一年均免降落費以及機場辦公室租金減免,且設有須連續營運39週後方獲補貼,避免野雞業者於旺季進場,公平對待持之以恆之業者;日本部份城市亦有以過夜日計算旅行社補貼之模式,值得借鏡。
每個城市無不希望觀光蓬勃發展,帶進豐沛的旅客消費,然深刻自省,我們的觀光資源非天上掉下來,日本二線城市觀光局的積極有目共睹,非但補貼條件,透過不斷地親訪拜會航空公司,輔以改善當地觀光資源,展現共創旅遊市場的誠意,航司終究受其感動,獲利亦非難事!前台中市胡志強市長曾透過觀光局走透透亞洲、大陸等方式,成功改變台中機場運量。若能達到前述條件,絕對有條件圓打造低成本航空基地之夢。
台灣航空運輸之發展,須從巨觀整體討論,再落入各機場微觀角度檢視。政府目前仍以桃園機場為主,其他機場為輔,松山機場為區域首都機場營運策略不變。基此,南台灣航空旅次總需求須先進行探討,且應被視為單一市場;東部機場則可吸引包機市場進駐,帶動東部觀光外籍旅次,惟臨時性海關、移民關檢查、檢疫以及安檢人力(CIQS)之問題,尚須政府決心克服。最後,靜下心思考,當大家在為各地機場發展請命的同時,是否該同步試算各地機場時間帶管理以及空域負荷最大承載能量,畢竟,不論如何拓展地面機場,飛安是永不妥協之根基。